您好,欢迎来到维库电子市场网 登录 | 免费注册
8年
企业信息

深圳市优尚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

卖家积分:17001分-18000分

营业执照:已审核

经营模式:贸易/代理/分销

所在地区:广东 深圳

企业网站:
http:/www.szyoushang.cn

人气:358024
产品分类

普通库存(500000)

企业认证
现货认证
企业档案

相关证件:营业执照已审核 

会员类型:

会员年限:8年

林小姐 QQ:2881303317

电话:19194421175

手机:19194421175

阿库IM:

地址:门市:新亚洲电子商城二期N2C161室/公司:深圳市福田区振华路航苑西座9楼902

传真:0755-83047608

E-mail:sales1@skylightelec.com

100英寸以上“巨幕”之争:MiniLED成为胜者

发布时间: 2025/6/17 17:49:16 | 19 次阅读

毫无疑问,显示面板已经进入“存量市场”竞争阶段,市场增长方向主要是“大尺寸”。

当前,100英寸以上的电视正逐渐从高端市场走向普通消费者。得益于面板技术的进步以及成本的下探,2024年,100%2B大屏电视的行业整体销量同比增长283.3%,在100%2B大屏万元及以上高端市场,行业整体销量同比增长41.3%。预计未来几年,100吋电视将成为中高产家庭的标配,推动整个电视行业向更高维度发展。

图源:海信

值得关注的是,尽管在100英寸以上电视技术上,OLED、MiniLED-LCD、MicroLED都是当下比较热门的技术路线,但无疑MiniLED-LCD是这一“巨幕”产品商业化落地的推动者。三星近日被传将开始试生产115英寸RGB MicroLED电视。这一技术严格意义上仍然属于LCD的范畴,仅是用RGB Micro-LED背光取代了MiniLED背光,在提升20%能源效率的同时,获得更宽的色域表现以及更多的局部调光区域。

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三星面对大尺寸OLED良率低、高成本的现实挑战,更务实选择了更低成本、更易商业化应用的“LCD升级版技术路线”。这也让十多年前就盛行的“OLED将取代LCD”的说法“噤声”,也无形中彰显了LCD在大尺寸显示领域顽强的生命力。可以说,短期内“MiniLED-LCD”仍将是100英寸以上“巨幕”的主流技术。

高端电视竞争新态势TCL海信崛起

近几年,高端电视市场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。长期以来,三星、LG、索尼等国际品牌在高端电视市场占据主导地位,但近年来TCL、海信等中国品牌迅速崛起,对传统市场格局形成了有力冲击。这种竞争态势的转变不仅体现在市场份额的争夺上,也体现在技术路线、品牌战略和市场策略等多个层面。

尽管三星、LG、索尼等仍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,但从市场份额来看,这些厂商在高端电视市场的主导地位正受到挑战。根据Counterpoint Research的数据,2024年第三季度,三星在高端电视市场的份额从43%降至30%,而TCL和海信的市场份额则分别从11%和14%上升至17%和24%。

这一趋势表明,中国品牌正在逐步缩小与三星之间的差距,并在某些细分市场甚至超越了韩国品牌。其中,2025年季度,海信100英寸电视出货量占比达56.71%,位居。TCL也在Mini LED电视市场中实现了对三星的超越,成为Mini LED电视出货量的品牌。

TCL的QD-MiniLED TV。QD-Mini LED技术结合了QLED与OLED技术的特点,将传统背光转化为接近像素级亮度。通过利用先进的QLED技术,带来更完美的对比度和色域,并提供更高的峰值亮度和更长的寿命。(图源:TCL)

中国品牌在高端电视市场的崛起,离不开其在技术上的突破和差异化的市场策略。其中,TCL依托集团内部面板产业链优势和华星光电的产能支持,以及在Mini LED技术上的优势,不仅在成本控制上更具竞争力,还在产品性能上实现了与国际品牌并肩竞争。海信则通过其ULED X感芯光屏技术和AI画质芯片技术,以及通过收购东芝电视获得了日本市场的主导权,并在欧洲高端市场取得突破,开始巩固其在高端电视市场的地位。

当前,100吋及以上电视已成为电视市场的重要增长点之一,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升级是推动这一趋势的主要动力。除了TCL、海信之外,小米、创维、康佳、长虹等中国品牌也纷纷布局100英寸级市场。

冲击高端电视市场的利器MiniLED

目前来看,高端电视市场的技术之争主要在OLED和MiniLED之间。过去几年,三星、LG Display两大韩国面板巨头已收缩战线,全面转战OLED,但在其产品结构上仍有不少的LCD产品,包括一些超大尺寸高端电视产品线。

尽管目前三星、LG Display将资源集中在OLED技术上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中国厂商在深耕LCD技术上取得了更大的成功。根据Counterpoint Research数据,三星OLED电视出货量份额从2023年季度的12%提升至2025年季度的31%。韩国另一大面板厂LG Display在2025年季度更是以52.1%的市占率领跑OLED市场。

然而,据Counterpoint Research数据,2025年季度,MiniLED LCD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159%,而OLED电视出货量仅增长10%。收入增长也呈现出类似的情况,MiniLED收入增长111%,而OLED仅增长14%。

这一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超高端市场的竞争格局,MiniLED在2024年第二季度超越OLED,并在随后的每个季度持续扩大其份额。正如韩国媒体所评价,“尽管韩国企业在OLED领域仍具技术优势,但中国品牌正通过大屏化普及和MiniLED技术降维打击,持续冲击韩系高端市场。”

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于两大方面:一是技术话语权重构。中国品牌在MiniLED领域占据64%份额,逐步掌握高端市场标准制定权。二是品牌忠诚度迁移。中国品牌的技术进步和性价比优势,正逐步改变消费者对韩系高端电视的依赖。

在这一过程中,MiniLED无疑是冲击高端电视市场的利器。

目前,TCL、海信等中国厂商正在利用MiniLED在超大尺寸高端电视上布局与市场增长,正在冲击三星在高端电视市场的主导地位。根据Counterpoint Research数据,2025年季度,TCL在高端电视市场的出货量份额从13%跃升至19%,收入份额从13%增至16%。海信的表现更为出色,同期出货量份额从14%增至20%,收入份额从13%增至17%。

与上述两者相反,作为高端电视领导厂商,三星从2024年季度的39%下降到2025年季度的仅28%,而收入份额则从38%下降到30%。这一行业反差,是中国面板厂商在MiniLED强大产业链竞争实力以及不同战略策略所驱动的。这标志着电视竞争格局正发生着根本性转变。

短期内MiniLED LCD仍是胜者

过去数十年,因技术路线决策失误,日本面板产业从液晶面板的垄断者,已发展到如今显示面板竞争格局的边缘参与者。这些行业历史教训,让中韩面板业者更加重视前沿显示技术的布局,即对各种前沿显示技术均做相关的技术储备,形成了显示技术“百花齐放”的竞争现象。

从显示技术路线来看,OLED、MiniLED LCD、Micro-LED都是各大面板厂商布局的技术。但MiniLED LCD无疑是超大尺寸高端电视主流技术。

三星曾希望利用其在QD-OLED领域的技术优势,主打色彩纯度,但其良率较低、成本过高,导致其商业化难度较大。这导致三星原本想利用QD-OLED技术以规避LG Display在白光OLED领域垄断地位和封锁的愿望落空,甚至不得不采购LG Display的OLED面板来开发电视产品。而LG Display则计划生产具有四层堆栈结构的白光OLED(W-OLED)面板,以提升面板峰值亮度。

然而,无论如何,各大OLED技术路线(包括蒸镀OLED、印刷OLED)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良率偏低、成本过高,仍然无法实现大规模化商业应用,至少难以形成主流。

根据研究机构DISCIEN研究,2024年Mini-LED电视的出货量达到了790万台,而OLED电视同期出货量只有560万台,这是Mini-LED电视出货量首次超过OLED电视。预计2025年和2026年,OLED电视的出货量会分别小幅增长至600万台和620万台,而同期的Mini-LED电视出货预期将分别达到1630万台和2200万台。

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LCD具有成熟的产业链基础,以及Mini-LED、Mirco-LED等前沿背光技术的进化,大大提升了LCD的竞争力。特别是在京东方、TCL华星等中国面板厂商的创新推动下,利用在低反射技术、柔光屏技术和圆偏振技术等关键基础技术上的优化与迭代,使Mini-LED、Mirco-LED背光的高端液晶电视具备了与OLED电视在性能上的对标(相关实测显示,RGB-Mini LED在相同亮度下功耗较QD-OLED低37%)和成本上的碾压。

这也是为何中国厂商将电视产品投入方向集体转向了Mini-LED阵营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根据Counterpoint Research的数据显示,2024年液晶电视价格普遍下降,且越是大尺寸,降幅越明显。以100英寸电视为例,其价格较2022年下降了30%,平均价格降至1416美元(约合人民币1万元左右)。显然,OLED阵营的高端电视产品无法做到。

“用魔法打败魔法”,三星近也由此升级背光系统,从MiniLED背光升级到RGB MiniLED-LCD,即不使用白色LED作为背光,而是使用红色、绿色和蓝色LED作为背光,以获得更好的色彩表现力和能源效率。

另一种显示技术——自发光的Mirco-LED,理论上在亮度、对比度、分辨率、功耗、寿命、响应时间、体积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显示技术,包括LCD、OLED,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。然而,在今年5月举办的2025国际显示周(SID 2025)上,京东方、友达光电、錼创科技等技术高层研讨得出一个共识:MicroLED巨量转移仍然缺乏可行的解决方案,且由此导致的高成本是该技术的商业化难题。

根据此前的信息,三星在2024年推出的114英寸MicroLED电视售价高达95万元人民币。此外,海信163英寸的MicroLED电视UX系列售价高达799,999元,而116英寸的MicroLED电视UXN售价约为150,000美元(约合人民币105万元)。这些价格表明,MicroLED电视目前仍属于高端市场,主要面向高端用户或特定应用场景。

此外,激光显示也是100英寸以上电视的可行方案,但其在亮度、分辨率、对比度仍然无法与LCD、OLED相比,而且高强度的激光还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。这些技术缺陷使得激光电视在实际体验上难以与LCD、OLED相抗衡。

综上,中国厂商选择的Mini-LED技术路线,将重塑100英寸以上高端电视市场的竞争格局。